11月15日,COP29中国角“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实践主题边会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研究报告。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聚焦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对接可持续发展目标3个主要合作领域的12项合作内容,总结回顾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智力支持的最新进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之一,该报告系统梳理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识别全球环境气候治理新格局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挑战、机遇与重点合作领域。
附件: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中国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不仅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助力。
1770亿元
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多年来,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授人以渔,自主发展”原则,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以合聚力、以行致远,投入“渐”增,合作“渐”广,能力“渐”强。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了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实施300多期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或主题的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名额。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凯文表示,中国公布的这一数据与西方研究机构的相关成果可以相互印证,证明了中国不光是国别气候投资的先锋,也是在这个领域支持其他国家的引领者。
南南合作框架下的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报告举例介绍了“中国—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三方南南合作项目”。项目由中国、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三国政府共同出资实施,支持埃塞俄比亚和斯里兰卡两国制定了5个省级能源发展计划,建立了2个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以及7个可再生能源技术示范点,实现了三国共享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探索了解决能源贫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提供并动员的气候资金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发展、提升应对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以中国提出并开发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为例,该项目未来3年至少提供约1亿元人民币,助力非洲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项目宣布以来,已推动与乍得、马里、布隆迪等10个国家开展项目磋商,同时通过举办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培训班,支持非洲国家相关人员能力建设。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气候灾难正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加剧不平等,阻碍可持续发展,动摇和平的基础。最脆弱群体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报告》旨在为“全球南方”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南南务实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报告》包括“合作理念与行动”“合作进展与成效”以及“合作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全面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的理念原则、政策承诺以及合作成效,阐述了中国在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同时,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和帮助,携手推动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对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新进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主席、贝索斯地球基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尔表示,南南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国家和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任务,而中国可以对此起到促进作用。
斯蒂尔说,中国大力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同时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帮助和支持。他认为,在这一领域,中国有技术优势,可大幅降低成本。中国在储能、电动汽车等方面全球领先,正在把绿色技术带给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国有资金优势,六、七年前“一带一路”还是侧重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投资,而现在中国已开始转向绿色投资。中国在理念和政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并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等方面成为了标杆。他强调,南南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赢,建议进一步扩大南南合作,给非洲国家带去更多的实惠。
中国将继续大力开展应对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当前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温升纪录不断被刷新,气候变化已从潜在的威胁转变为现实的危机。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4年气候状况更新》报告称,2015年至2024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等现象不断加剧。
气候危机无国界之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将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协同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昆蒙框架”全面有效落实。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增强政治互信,践行多边主义,强化全球合作,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欧盟亚洲中心董事会联席主席索尔海姆表示,中国已成为绿色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国家,全世界60%的绿色转型都发生在中国,其他地区只占三分之一。除自身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外,中国还帮助尼日利亚、埃及、印尼、孟加拉国等国发展绿色技术。他建议,当前应借助COP29峰会,推动资金到位,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让中国技术能够去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他对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与阿塞拜疆签署本地化生产合作协定表示欢迎,称赞中国以这种方式转移技术。
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副主席、阿塞拜疆环境行动国际对话创始人莱拉·阿利耶娃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南南国家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也清楚地表明世界人民的命运是相连的。在保护地球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可做,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平台。她认为,南南合作有利于加强专利与技术的转让,而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好的质量,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中国的做法表明,“行胜于言”。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机制,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支持力量,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南南合作典范,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最大公约数”,共同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继续携手国际社会共迎挑战,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释放绿色低碳发展潜能。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
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之一,《“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报告》全面总结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与成效,并就更好地对接共建国家绿色发展需求的前景进行展望。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为共建国家注入强大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聚焦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为共建国家推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报告》指出,这些进展推动了绿色基础设施的“硬联通”、绿色规则标准的“软联通”、绿色交流合作的“心联通”,探索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领域与全过程。2019年,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40余个国家的17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包括20多个共建国家的环境与气候主管部门。
《报告》显示,2010年—2020年,共建国家绿色发展指数不断提高,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相较于2013年,2020年共建国家绿色发展指数均值提升了3%,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环境和社会发展维度,2020年共建国家环境维度绿色发展指数均值较2013年提高了1.32%,年均提高0.19%,明显高于2013年较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0.08%)。其中,新加坡、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格鲁吉亚等国家进步明显,绿色发展指数增幅超10%。
为共建国家推动重点领域绿色发展
提供借鉴
《报告》已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及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旨在为各相关方对接共建国家绿色发展需求、推动“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及气候领域国际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方向引导,同时为共建国家推动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兼顾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国际性,《报告》构建了兼顾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可持续发展维度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评估体系,基于2010年—2020年双边经贸合作度较高的44个共建国家的绿色发展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共建国家绿色发展趋势,评估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推动共建国家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报告》包括背景介绍、绿色发展评估与案例分析、重点领域识别、未来政策和行动建议四大部分,系统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构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学,评估共建国家绿色发展现状及潜力,识别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海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交通、能源绿色转型、绿色技术创新和法规标准联通八个重点领域,并分别对这些领域开展现状分析、未来展望和合作建议。《报告》认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绿色丝绸之路的提出,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可能性。绿色丝绸之路高度契合共建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深度对接,在新时代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报告》的外方咨询顾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报告》的研究结果十分重要,“共建‘一带一路’可被称作是全球最重要的绿色经济倡议,中国在零碳能源、电动汽车、高铁以及改变世界能源体系的诸多领域提供了尖端技术。我认为在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未来还会有更多进展”。
共建国家共谋绿色发展前景可期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报告》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指标对共建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度较高,在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当地福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绿色技术交流和绿色产品贸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通过共享节能环保技术和清洁低碳能源解决方案,有效引领共建国家的绿色产生水平提升,提高当地产业能效并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
序章灿烂,未来可期。为应对一系列全球挑战,亟需探索以绿色低碳转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新篇章已经开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深入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持续推动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转型,不断促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积极应对中长期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康庄大道,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新篇。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需要共建国家付出集体努力,而中国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展现出世界领导力,有能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杰弗里·萨克斯说,“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这将促进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这些国家将为中国技术和中国产品提供良好的市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我认为,中国和非洲的密切合作将使非洲在未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正因如此,我对共建国家共谋绿色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未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将与中外合作伙伴一道,持续开展联合研究并发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展望》系列研究报告,及时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做法,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成效和进展,以期为持续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行动建议。
来源: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编辑:陈美珊
往期推荐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与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中和碳研究院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我们
公司简介
中和碳(北京)有限公司集合各界专业资源,深入研究双碳相关部署,主动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通过专题培训、产业咨询、峰会论坛、投资建设、国际贸易等形式,探索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方向,城市更新,产业园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农业等问题,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